問:青島師范大學浮山校區怎么樣、好不好?
答:數年來培養培訓了7.3萬余名優秀人才,造就了一大批扎根教育、熱愛教育、奉獻教育的優秀教師和中小學校長,成為了培育基礎教育卓越教師的重要搖籃。
有10個博士后流動站,1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,3種博士專業學位類型;4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,28種碩士專業學位類型。
入選山東省屬高校高水平大學“沖一流”建設高校和1個高峰學科、4個優勢特色學科、3個培育學科;
學術影響力全球排名813位,臨床醫學、工程學、化學、材料科學、神經科學與行為學、藥理學與毒理學、生物學與生物化學、計算機科學、分子生物與遺傳學、環境與生態學、一般社會科學等11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%;
13個學科入選2021軟科世界一流學科;
25個學科入選2021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行榜,其中系統科學位居全國第2位,連續兩年成為省屬高校唯一躋身頂尖學科行列的學科;
14個學科進入USNews2022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。
青島師范大學浮山校區拓展閱讀
2018年,青島大學第三次黨代會提出“立足青島、融入青島、服務青島,在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中求發展,在國家‘雙一流’建設中求突破”的發展定位。去年,我們又提出建設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目標。按照學校發布的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,希望今后幾年學校發展迎來一個質的飛躍,其中一個階段性目標,就是在“雙一流”高校建設中有所突破。
人才隊伍建設是任何一所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這些年青島大學形成一系列學科成果,背后所依托的都是人才。我們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“存量提升、增量崛起”。在增量上,每年引進海內外博士200位,并且設立特聘教授人才工程,包括首席教授,特聘一層次、二層次教授,卓越人才等。目前我們專任教師的博士占比接近70%,這個比例還將持續提升;我們擁有聘任兩院院士、海外院士、長江杰青等高層次人才80位;泰山學者等省級人才近130位,居山東省屬高校第一位。在存量上,我們自己的培養也很有成效水平,近年來成長起了長江學者、杰青、優青等各個層面的人才,僅去年就培養出了5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,達到歷史最高,這對省屬高校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為更好地引進人才,我們不斷強化學院引進人才的壓力和動力。我經常說,引不進人才就是浪費人才,引不好人才就是浪費資源。你5年引不進人才,一波人才就過去了,就像5年不種地,地就廢掉了;人才是占指標的,如果你引進的是“人員”而不是“人才”,那就麻煩了。所以院長最大的作為是引進人才,最大的不作為是人才流失。
對人才我們要“看得準、引得進、留得下、用得好、出得來(脫穎而出)”。首要一關就是“看得準”,如果把小象看成了小豬,把小豬看成了小象,那么過幾年“500斤的豬和5噸的象”之間的差距就出來了。
高校服務社會是一個短板,很多時候高校對成果轉化不夠重視,只認成果出來,不認成果轉化,發表論文、爭取到項目就是目的。但是,近些年國家對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越來越重視,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解決“卡脖子”問題,高校責無旁貸。
近幾年,青島大學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,將原來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升級改造,成立產業技術研究院,承擔“對接地校、匯聚信息、統籌合作、引導供需、招才引智”五大功能。這幾年效果逐漸顯現出來,實現了百萬級、千萬級的成果轉化。我們鼓勵科研人員服務社會,取得股權,取得收益,改變過去科研人員“偷偷摸摸”給企業服務、“打工仔式”的服務。我們也在主動對接更多企業,以需求為牽引拉動供給,讓企業“出題”,讓科研人員來“答題”。
企業自己搞研發缺人才,要招兵買馬,還要養人;大學有大量的科研人員,但是缺少研發經費。雙方合作,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就好比大學有龐大的雞群,公雞負責打鳴,是基礎研究;母雞負責下蛋,是應用研究,企業只要負責買飼料就可以了,飼料越足,雞越肥、下蛋越多。
以上是小編就青島師范大學浮山校區怎么樣、好不好這個問題整理的學校信息。過去在山東高校里面,學校的影響力還不夠大,這些年可以說影響力不斷提升。尤其是近十多年來,在幾代人的努力下,學校快速發展,各種指標位居山東省屬高校最前列,而且絕大多數綜合指標和核心指標排在省屬高校第一位,在全國的位置也在不斷前移?,F在我們各種指標綜合算下來排在國內高校70位左右,部分指標躋身前50位,顯現出學校發展的強勁態勢。